昨日,贵州晴隆三宝彝族乡产业园里的宁海“扶贫车间”里一派忙碌景象,120多名员工(贫困户85人)正在赶制来自宁海的服装订单。负责人李志彩告诉记者,扶贫车间熟练工人月工资可到3500至4500元,累计带动当地上千人脱贫。这是甬黔共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短短两年时间交出的成绩单。
2018年1月,晴隆县全面启动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工作,设计打造了阿妹戚托特色小镇。让群众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有事做、能致富”,成为当地扶贫干部面临的主要问题。作为晴隆县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结对伙伴,宁海经过细致调研,决定将创建基地项目列入对口帮扶项目,选址在阿妹戚托小镇旁的三宝彝族乡产业园内,投入800万元建立甬黔共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。晴隆县龙发服饰有限责任公司首家入驻。 两年多时间来,宁海扶贫干部出政策、跑订单、捐设备、送技术,一步一步帮扶企业走上正轨。没有订单,宁海出政策扶持,根据该公司的产能、资金、技术、人员等现状,创新开展“甬黔携手”订单式定向结对帮扶活动,积极鼓励机关、国有企事业单位优先订购“扶贫车间”生产的校服、工作服等。得力集团、如意公司、县商贸集团、县交通集团、县保安公司等10家企业与该创业孵化基地达成订单式定向帮扶协议。没有设备技术,宁海扶贫干部牵线搭桥。他们带着李志彩来到北仑申洲集团,争取到定向帮扶。申洲集团捐赠了价值百万元的电脑绣花机和自动裁剪铺布机,还委派技术人员赴晴隆解决新装备调试、操作培训等专业难题,并接纳20名以上创业基地员工为期二个月来甬学习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。没有管理经验,宁海扶贫干部找到宁波雅戈尔集团,提供“打造品牌、营销产品”理念引导,确保该创业基地稳步健康成长。“宁海扶贫干部事事想在前、做在前,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。”李志彩说起宁海的帮扶充满了感激。
家门口的车间,点亮了当地百姓的脱贫致富梦,阿妹戚托小镇居民安居乐业的梦想更近了一步。90后的王坤原先一直在外打工,一家人常年分离。阿妹戚托小镇建成后,他全家搬进了新屋,还进了龙发服饰打工。现在,他已经成长为企业的熟练工人,平时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,忙的时候有5000多元的收入。用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户的标签,王坤觉得现在的生活踏实而幸福。
“两年时间的实践,证明基地共建、资源共享、理念交融的精准造血帮扶模式是有效的。”宁海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仇贤林表示,接下来,将充分发挥甬黔共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,依托共建资源,借鉴雅戈尔、申洲等国内龙头企业的高度市场化、品牌化、优质化的产业理念,制定发展规划——以创业孵化基地为中心,在晴隆县内各乡镇、村建立来料加工承接点或创业基地,带动周边相关产业,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劳动致富。同时,以点带面,扩面提质,通过深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扶贫模式,将扶贫从物质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,逐步建立有效可复制的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的定向帮扶模式,激发形成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良好氛围。
该基地计划在2021年年产服装达260万套,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,带动脱贫数2000余人。对于这个目标,李志彩充满干劲,也充满信心。